学会提问
你要对他们循循善诱的说法作出客观公正的回应,首先就必须找出其中的争议或者论题之所在,然后再找到作者要推销给你的结论。(别人的结论也就是他试图传递给你的信息,目的在于塑造你的信念和行为)。
一切事物其本质和表现出来的现象应该有所不同,而我们也相信它们实际上就是有所不同,一旦我们认识到自己有似是而非这样的倾向,我们就要不断问自己:“是不是因为我希望它是真的才是真的,还是有确凿无疑的证据证明它是真的?”否则我们就要自取其辱。
可是我们每个人能做会做的事都非常有限,当我们躬自反省的时候,我们就会回想起苏格拉底说过的话:“我唯一所知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可在理由充分、证据确凿时反复无常,也不要在缺乏论据、强词夺理结论上执迷不悟。
我们之所以思考正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当我们思考的动机就是为了同以前的思考方向保持一致、毫不更改时,我们变成就对批判性思考的价值观不管不顾。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变成了鼓吹者和宣传家,千方百计地寻找更好的方法来维护自己当前的立场。从这个角度看,思考的过程其实就是捍卫的过程。
更明智、更进步的做法是一旦思考,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的思想更有深度,让我们的思想更加精确。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就要不时锻炼自己,耐心倾听那些和我们意见相左的人的论证。
我们每做一个决定时都携带有太多的个人包袱——经历、梦想、价值观、所受训练、文化习俗等。可是,如果你要茁壮成长,你就得认清这些情感,而且尽你所能,将其搁在一旁暂时不问。
只有尽力认清这些感情以及它们对你造成的影响,当别人提出的观点可能威胁或推翻你当前的看法时你才能仔细聆听。
投入的感情再多,批判性思考的人也会清醒地意识到它们的当前思想随时有可能得到修正,因此感情时刻受到理智的调节和控制。
请记住:接受还是拒绝一个立场,感情上的依恋绝不应该成为最重要的基础。理想的做法是,只有在经过分析推理以后还对其笃信不疑才可以加大感情投入的力度。
一个论证是两种不同形式的陈述之间的结合,即一个结论和支持这一结论的理由间的结合。
来自新世界
你听好,人绝对不可能完全控制自己的心灵,就算你以为完全控制自己的意识,潜意识也会发生想象不到的事情,咒力会把这些事情全部摊开,一览无遗。
“遗忘”虽然是心灵的防卫机制,但也会导致严重的问题被当成不足挂齿的小事从记忆中抹去。
我不是要放马后炮,不过当时总觉得这不对劲,光靠课本告诉我们的“突变”与“物竞天择”,真能让生物对天敌演化出如此的“恶意”吗?
穷查理宝典
别因为过度关心细节而忽略了显而易见的东西。
认识和适应你身边的世界的真实本质,别指望它来适应你。
不断地挑战和主动地修正你“最爱的观念”。
当别人贪婪时,要害怕;当别人恐惧时,要贪婪。
“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大多数人都只使用学过的一个学科的思维模型,比如说经济学,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你知道谚语是这么说的:‘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这是处理问题的一种笨办法”。
我们的经验往往会验证一个长久以来的观念:只要做好准备,在人生中抓住几个机会,迅速地采取适当的行动,去做简单而合乎逻辑的事情,这辈子的财富就会得到极大的增长。上面提到的这种机会很少,它们通常会落在不断地寻找和等待、充满求知欲望而又热衷于对各种不同的可能性作出分析的人头上。这样的机会来临之后,如果获胜的几率极高,那么动用过去的谨慎和耐心得来的资源,重重地压下赌注就可以了。
“找出你最擅长的事情,然后持之以恒、乐此不疲的去把它做好。”
晚年的最佳保护盔甲是一段在它之前被悉心度过的生活,一段被用于追求有益的知识、光荣的功绩和高尚的举止的生活;过着这种生活的人从青年时代就致力于提升他自己,而且将会在晚年收获它们产生的最幸福的果实;这不仅是因为有益的知识、光荣的功绩和高尚的举止将会陪伴他终生,甚至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会因为见证了正直的人生的良心和对过往美好功绩的回忆将会给灵魂带来无上的安慰。
迅速歼灭不该做的事情,接着对该做的事情发起熟练的、跨学科的攻击,然后,当合适的机会来临——只有当合适的机会来临——就采取果断的行动。
我最反对的是过于自信、过于有把握地认为你清楚你的某次行动是利大于弊的。你要应付的是高度复杂的系统,在其中,任何事物都跟其他一切事物相互影响。
别愚弄你自己,记住,你是最容易被自己愚弄的人。
你必须有浓厚的兴趣去弄明白正在发生的事情背后的原因。如果你能够长期保持这种心态,你关注现实的能力将会逐渐得到提高。如果你没有这种心态,那么即使你有很高的智商也注定会失败。你若想在任何领域拥有竞争力,就必须熟练地掌握该领域的方方面面,不管你是否喜欢这么做,这是人类大脑的深层结构决定的。
人的任务不是去看清远处模糊的东西,而是去做好身边清楚的事情。
所以诀窍就在于不断学习,而且我不认为那些不享受学习过程的人能够不断地学习。
通过广泛的阅读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终生自学者;培养好奇心,每天努力使自己聪明一点点。
记住,你是对是错,并不取决于别人同意你还是反对你——惟一重要的是你的分析和判断是否正确。
随大流只会让你往平均值靠近。
投资就像打棒球,你要让记分牌上的得分增加,就必须盯着球场,而不是盯着记分牌。
长久以来,我坚信存在某个系统——几乎所有聪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统,它比绝大多数人用的系统管用。你需要的是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有了那个系统之后,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然而,我这种特殊的方法似乎很少得到认可,甚至对那些非常有才能的人来说也是如此。人们要是觉得一件事情“太难”,往往就会放弃去做它。
恐怕事情就是这样的。假如有20种相互影响的因素,那么你必须学会处理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因为世界就是这样的。但如果你能像达尔文那样,带着好奇的毅力,循序渐进地去做,那么你就不会觉得这是艰巨的任务。你将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完全能够胜任。
人间失格
相互欺瞒切无论哪一方都不可思议地完好无伤,甚至彼此连相互欺瞒一事都没发现一般,鲜活、光明磊落、开朗痛快的互不信任,这种案例,我想是处处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
惧怕人类的人反而会更希望能亲眼目睹恐怖的妖怪;神经质、纤细敏感的人则会乞求着比暴风雨更强大的力量。
新世纪福音战士(EVA)
“你知道豪猪两难说吗?”
“豪猪,那种浑身是刺的?”
“豪猪想把自己的温暖传递给对方,可是越靠近对方身上的刺便会让彼此受伤。人类也是一样的,我想真嗣他正是因为害怕这种痛苦,所以才变得十分胆怯吧。”
“不过,总有一天他会明白的,所谓成长就是不断重复着亲近和疏远,从而找到能让彼此都不会受伤害的距离。”